經典物理學的摩擦力是應用在不可形變的物體上,而輪胎的橡膠是會發生形變的,因而并不適用。在現實中,更寬的輪胎可以提供更大的“靜摩擦力”,也就是抓地力。
下面我們簡單的分析一下賽車和自行車的摩擦力:
對于賽車來說,啟動和加速以及減速的過程,依靠的都是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因而輪胎越寬大,同樣功率的引擎同樣條件下就能獲得更大的加速度。寬的輪胎由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在高速轉彎的過程中也有助于為汽車提供一個向心力,從而避免汽車側滑滑出賽道。而且汽車的動力是引擎提供的,可以認為是不會像人一樣“累”,所以如何盡可能多地把動力傳遞到輪胎很關鍵。如果給F1賽車裝上自行車輪胎,那肯定就像冰上行車一樣,原地打滑。
對于自行車來說,一般使用者不至于把自行車踩出燒胎效果來,所以在不燒胎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減少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更有助于騎車人騎行。如果輪胎氣壓一樣大的話,那么同樣的載重,輪胎和地面形成的接觸面積是一樣的,只不過窄輪胎形成的是沿著行駛方向的長條,而寬輪胎更接近于垂直于行駛方向的長條。而前者會導致輪胎從側面看更不圓一些,因而實際上這時候窄輪胎行駛阻力略大一些,尤其是低速行駛的時候。所以城市自行車輪胎適當寬一些更省力。
而那些競速專用的自行車之所以都是窄輪,是因為那種窄輪胎的氣壓要遠高于普通自行車,輪胎在負重時形變也很小。在高速行駛時,窄輪胎的摩擦力不是限制因素,而空氣阻力卻更小,自身重量也更輕。更方便進行競速。
(此消息來源于果殼 責任編輯:f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