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發布消息,稱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共計12輛生產于2022年10月24日至2022年11月10日期間的進口CLA汽車因輪胎問題被召回。
輪胎氣密性不足,召回
梅賽德斯-奔馳表示,此次召回的12輛進口CLA汽車的輪胎由于輪胎胎圈區域不平整,導致輪胎氣密性不足。極端情況下,可能快速失去氣壓,影響車輛行駛穩定性,存在安全隱患。
為解決這一安全隱患,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將通過梅賽德斯-奔馳授權經銷商,免費為召回范圍內車輛更換前、后輪胎。
這不是今年車企第一次發布召回措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5月11日,包括此次奔馳召回在內,2023年國內共有45起車輛召回通告。從摩托車到商用車,從國內企業到海外企業,車企都在發現產品可能存在的問題后第一時間發布召回令,防患于未然。
但是反觀輪胎企業,“湖面平靜,毫無波瀾”。沒有召回令是因為輪胎質量普遍沒有問題嗎?肯定不是。畢竟此次梅賽德斯奔馳發布召回令的原因就是因為輪胎有質量問題。
事實上,至少在國內市場,輪胎企業的召回次數遠落后于汽車制造商。甚至在國內市場,幾乎看不到國內輪胎企業發布單獨召回令。
那為何輪胎企業不發表召回令呢?
召回難的輪胎制造商
汽車制造商愿意發布召回消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市場對國內汽車制造商的認可??诒€定的汽車品牌發布召回令,往往留給消費者的是負責任的可靠形象,因此國內汽車召回已經逐漸成行,進入了發現問題召回解決問題的階段。
但國內輪胎召回卻顯得頗為“扭捏”,在印象中的幾件重大輪胎召回事件,企業方面也是要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討論”“認定”“檢驗”“審核”等等階段,才最終發布輪胎召回通知。因此,很難讓消費者從中感受到誠意。
這其中重要原因是國內輪胎品牌正在進入市場口碑成長期,對于很多輪胎企業來說,目前召回仍舊有口碑塌陷的風險。同時,由于目前國內數以千計的輪胎品牌,多數品牌彼此間的替代程度也很高,因此為了維護“形象”和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市場份額,國內輪胎企業很少公開發布召回令。
召回不可恥
然而越是這種“扭捏”的態度,消費者對輪胎企業越難建立起信任感。實際上,在海外地區,輪胎召回已成為家常便飯。輪胎有問題第一時間出來承認并迅速發出通知召回,這是企業對自己產品的負責,同時也是對消費者的負責。
同時,輪胎制造過程復雜繁密,在諸多精細操作下難免會出現人工和機器協調不一致的情況。為了避免嚴重事故發生,輪胎企業也理應及時對產品進行召回。每年,外資輪胎企業都會發布召回通知,一些外資企業還會特別在官網設立召回通知頻道,方便消費者第一時間獲知產品動態。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隨著國內頭部輪胎企業產品和品牌市場占有率逐步穩定,國內輪胎企業對于輪胎質保有了長足進步。在輪胎商業3月對市場開啟的采訪中,多數零售門店都對國內品牌質保豎起了大拇指“不拖沓,有擔當。及時更換新輪胎在消費者心里建立起了有責任感的形象······”
實際上,召回和輪胎質保的性質一樣。對于輪胎企業來說,召回既不是難事,更不是丑聞······
(責任編輯: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