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賽輪集團在越南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海外工廠以來,國內輪胎廠出海風潮越刮越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底,國內輪胎廠海外產能已經超過了1億條——是放在十年前,輪胎企業自己都想象不到的超級產能!
(海報)
雖然海外基地的建設耗資大耗時長,但是平均20%以上的利潤率對多數輪胎企業來說,具有著致命吸引力。同時,相較于海外市場動輒給中國產輪胎施加的超過100%的高雙反稅費,東南亞等地相對較低,以及起步更晚的雙反稅率對于企業的出口成本也比國內更低。在綜合考慮出口和利潤下,國內輪胎廠在近十年內前赴后繼涌入東南亞、南亞等海外區域瘋狂建廠。不過在海外擴產進程中,有些輪胎企業嘗到了紅利,有些輪胎企業卻是一片狼藉······
泰國輪胎廠,國產輪胎海外產能“集散地”
截至2022年底,至少有8家中國輪胎企業投資了泰國產能。憑借著天然橡膠重要產地的優勢,目前泰國已然成為了中國主要的產能投資海外基地。
據不完全統計,泰國的半鋼胎產能已突破了4500萬條,全鋼胎產能則突破了800萬條,僅泰國一地,中國輪胎企業的總產能就超越了5000萬條。而隨著多家企業的二期項目投資落地,預計今年底,國內輪胎企業在泰國的投資就有望突破6000萬條。這也就不奇怪為何近幾年,泰國產輪胎已經取代了中國產輪胎的第一之位——供應量在變得越來越大。
而輪胎企業選擇在泰國不斷擴產的原因之一就是泰國輪胎生產客觀的利潤空間。根據目前輪胎企業的投資者互動資料和財報數據顯示,泰國輪胎制造的毛利率較國內要高出約7個百分點。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在泰國制造輪胎永遠“一本萬利”。實際上,隨著泰國受東南亞反傾銷高關稅的影響增加,部分輪胎企業的泰國產能利用率受到了限制,導致輪胎成本增加。事實上,在2022年之前,輪胎企業在泰國生產產品的毛利率要遠遠高出21%。
越南、柬埔寨輪胎廠,新的投資熱點
目前,美國對越南的雙反制裁較中國和泰國來說稍輕一些,目前僅對部分輪胎企業實施了反補貼稅,因此目前在越南生產輪胎的成本更容易受到原材料價格和能源價格的影響。
實際上,賽輪自2021年開始,就在不斷推進其在越南和柬埔寨的產能建設。截至2022年底,賽輪的越南輪胎廠已實現了全鋼胎產能160萬條,和半鋼胎產能1200萬條,同時還擁有6噸的工程胎產能。而在柬埔寨,賽輪的半鋼胎產能已經達到了400萬條。如果加上今年有望投產的1100余萬條的輪胎產能,賽輪在海外的總產能似乎可已突破2800萬條,在其總產能中的占比不可謂不低。
而在柬埔寨,另一家國內輪胎巨頭——通用股份柬埔寨工廠產能規模則達到了590萬條。雖然賽輪和通用的在越南和柬埔寨的總產能疊加不及泰國,但是由于上文所說的相對于泰國更低、甚至沒有雙份稅率,其盈利空間仍相當可觀。
而除了東南亞,近年來為了增加對中亞市場的供應,朝陽浪馬輪胎、山東昊華等輪胎企業紛紛布局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地投資建廠。朝陽浪馬的全鋼胎產能在240萬套,昊華則在斯里蘭卡擁有150萬套全鋼子午胎和750萬套半鋼胎產能。
從目前的產能推進的進度來看,朝陽浪馬在巴基斯坦的工廠為正常推進,山東昊華的錫蘭工廠產能推進情況因為斯里蘭卡的破產而未有更多消息透露。
而這種突發事件的出現也為眾多輪胎企業提了個醒——富貴險中求,也在險中丟,求時十之一,丟時十之九。
雙反施壓,亞洲投資風險徒增
亞洲投資熱潮最初興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歐美雙反的規避,
克服了出口高雙反稅率的挑戰;同時,通過擴大出口產品增加了產品覆蓋率,與外資輪胎企業形成了規模上的制衡。但隨著歐美市場貿易壁壘對全亞洲的逐步增高,輪胎企業在東南亞、南亞的投資也在三思而后行。
雖然目前東南亞地區的雙反稅率并為超過歐美地區,但是后續稅率增加的可能也并非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在貿易風險預期增加下,東南亞地區輪胎生意的情緒也從2020年開始躁動起來。這似乎意味著東南亞地區也可能成為下一個“輪胎出口”的焦土之地。
在這樣的考慮之下,不少輪胎企業開始轉戰歐美當地,以更直接的方式規避掉雙反稅率帶來的出口危機,同時以更直接的方式增加對歐美市場的產品供應。
歐洲成本風險,輪胎企業望而卻步
不過,從目前歐洲的真實生產情況來看。在歐洲建設產能似乎比在亞洲擴產的風險還大。無休止的罷工和無法扭轉的生產成本上漲正在無情地侵蝕著歐洲產能的利潤和產量釋放。
自2022年開始的高通脹率,讓不少在歐輪胎工廠的產能效率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不少輪胎企業為了及時止損,宣布了部分歐洲輪胎廠的永久停產和臨時停產措施。
在2022年的最后一個季度里,固特異輪胎開始關閉位于英國梅爾克舍姆的固鉑輪胎摩托車胎和賽車胎工廠;米其林在10月和圣誕節期間,對其英國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翻新輪胎工廠實施了為期一周的暫停生產;2023年一季度,特瑞堡宣布永久性關停捷克茲林輪胎工廠的生產······
除了主動停工,高通脹壓力之下,輪胎工人同樣因為薪資與當地生活水平的差距而愈發情緒躁動,不少輪胎廠因罷工事件被迫停止運營。2022年下半年,某輪胎巨頭位于法國蒙呂松的工廠因罷工僅有一半的產能可以運行;2023年一季度,耐克森歐洲工廠爆發罷工危機,每天損失超過百萬人民幣。這些罷工一般都會以輪胎企業會以回應工人漲薪訴求而作為終結。這就意味著在高通脹之下,輪胎企業的上游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在不斷增加。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幾乎鮮有企業在歐洲實現了利潤增長。
如果在考慮到俄羅斯和烏克蘭當地的輪胎產能退出情況,歐洲輪胎生產在2022年到2023年期間可謂是“完敗”!這些存在于歐洲的百年、幾十年的輪胎老廠在成本的重壓下都步履維艱,更何況剛剛立足的歐洲產能呢?因此,截至目前也僅有寥寥兩家輪胎廠明確布局了歐洲輪胎廠,其中一家實現了投產,更多的輪胎企業還在觀望。
從現狀來看,在通脹壓力減少之前,多數輪胎廠還會在考慮成本風險之下對歐洲產能布局保持謹慎。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輪胎企業放棄了“進攻”歐洲市場的雄心,有一部分輪胎企業“順藤摸瓜”,摸到了歐洲原材料進口地之一的非洲,在這里開啟了新的產能布局。
非洲產能投資,挑戰重重
近年來,隨州非洲橡膠種植呈現出規?;内厔?,其成為了歐洲輪胎企業的重要進口區域。于是乎,與在東南亞布局輪胎廠的思路一致,國內部分輪胎企業開始在埃及、摩洛哥等地布局輪胎產能。
2023年5月,森麒麟發布了關于境外摩洛哥子公司注冊完成的公告,正式確定在摩洛哥投資建設年產600萬條高性能轎車、輕卡子午線輪胎項目,以應對日益擴大的訂單需求。在森麒麟發布公告中,其提到,摩洛哥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絕佳的地理位置、優惠的投資條件、便捷的審批流程、友好的外貿政策、較低的投資成本,都是在這里投資產能的優勢。
按照計劃,森麒麟摩洛哥產能的建設周期將為18個月,并在投產后的第二年完成其600萬條產能的輸出。
不過并非所有國內輪胎企業在非洲的產能都會如此順利。早在2020年初,就有外媒透露國內某集團將在埃及與當地企業共同建設一家產能約300萬條的半鋼輪胎廠,但可惜的是截至目前并未再有后續消息傳出。雖然過去三年的全球疫情可能是阻礙輪胎企業在該地發展產能的主要原因。完全陌生的投資環境和審批流程確實容易將整體投資周期拉長,進而讓輪胎企業再投資當地工廠方面更加謹慎。事實上,難產的產能并非僅存在于非洲大陸,美國也是一個較為難搞定的一大產能投資區域。
投資北美,企業難上加難
2022年5月,三角輪胎正式終止了其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價值5.8億美元(按當時的匯率為38.5億人民幣)的美國工廠新建項目。這也意味著,目前國內還未有輪胎企業在美國建廠。預計在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有輪胎企業在此建廠。
雖然在北美建廠可以痛快解決輪胎企業要面臨的“雙反難題”,但值得注意的是北美當地投資環境的變化通常會對當地工廠項目建設構成障礙,影響項目正常推進。為了降低投資風險,多數輪胎企業不愿冒險再在此處建廠。
事實上,在美洲地區建設輪胎廠對于很多輪胎企業來說都是冒險之舉。除了投資環境因素外,2022年下半年南美洲阿根廷當地長達多月之久的輪胎工會大罷工也讓不少輪胎企業打了退堂鼓。即使是如普利司通、倍耐力、Fate輪胎廠這樣的大企業也對2022年輪胎工人罷工感到頗為頭疼。而目前通脹率還在居高不下,南美未來還會不會有大的罷工潮也還未確定,在多重考慮之下,輪胎廠對開辟美洲產能之路自覺避讓。
東南亞或許仍是投資主戰場
在全球轉了一圈,最終發現適合投資的還是東南亞。穩定的營商條件,實惠的原材料價格,都是吸引輪胎企業投資的重要優勢。雖然目前雙反稅率為其投資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鑒于稅率還尚未到達恐怖的地步,多數輪胎企業仍會更愿意在此繼續擴大全球供應量······
投票:
您認為輪胎企業未來應該在哪里投資?(單選)
A.東南亞
B.中亞
C.北美
D.南美
E.歐洲
F.非洲
G.繼續留在國內卷
(原創,責任編輯: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