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五·一小長假,2023年已經走過三分之一,回頭看,今年一季度的夢幻開局真有幾分“如夢似幻”。短短幾十天,輪胎零售市場就完成了從熱火朝天到不溫不火的巨大轉變。
盡管告別了封控,告別了核酸檢測,告別了三不五時的“被”歇業,但就像初愈之后纏綿悱惻、無處紓解的胸悶和咳嗽,短暫的復蘇后,慘淡的市場表現依舊是縈繞在一線輪胎人心頭難以消散的陰影。
前些天,在輪胎商業一篇文章的留言區,有從業者坦言,最近“生意還不如疫情三年”。
現在看起來,2023年的輪胎零售,依舊是群狼環伺、內憂外患!
洗牌不斷,后疫情時代,依舊有大量門店掉隊
根據綜合某互聯網信息分類品臺數據統計,2023年一季度,又有約4000家汽服門店出局?;蛘哒f,僅在汽車后市場領域,剛剛過去的幾個月里,平均每半個小時就有一家店被迫離場,“關門大吉”。
論數量,這甚至壞過疫情最肆虐的2022年第四季度,即便是全國“高燒”的去年冬天,在同一平臺上,轉讓門店數量也只有3700家出頭。更值得深思的是,正如那位朋友的留言,作為國內出行高峰的春節假期,理應有旺盛的用戶需求,是各類輪胎店的銷售旺季,很難想象春節假期甚至都不能支撐起輪胎零售市場。
但事實就是如此,結束了三年“靜默”,沒有場外因素的影響,本該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的輪胎零售偏偏天不遂人愿,那些觸底反彈的愿望多少顯得一廂情愿了。
更觸目驚心的是,各類轉讓信息中,面積小,工位數少的小型門店,也就是大家戲稱的“夫妻店”數量格外突出。即便這和此類門店經營成本低,數量多不無關系,但“血淋淋”數字在又一次的將小門店的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展示的淋漓盡致的同時,也佐證了輪胎零售洗牌仍在加劇事實。
對幸存者而言,行業洗牌的背景下,“活下去”仍舊是不少從業者接下來很長時間里不得不直面的關鍵問題。
明漲暗降,“幸存者”卷死同行,餓死自己
所以關于“活著”的終極問題該如何回答?答案簡單又殘酷:卷!往死里卷!
受多方因素影響,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漲價始終是市場的主基調。上游的輪胎企業哭訴原料漲,人工漲,于是反手用一張張“漲價通知”就決定輪胎也要跟著漲,毫不意外,整個市場也被攪得不得安寧。
市場環境好的時候,車主們口袋里無多有少,尚且能不計較多出的“仨瓜倆棗”。但眼下,越來越多車主不得不直面“地主家也沒余糧”的窘境,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中,“漲”聲連連輪胎價格,讓越來越多準客戶們打了退堂鼓。對這樣的現狀,輪胎店自然是頗多微詞。
但不管對企業的“漲”聲有多少不滿,不管下游客戶群體又萎縮了多少,開門做生意,少賺點甚至賠一些,都好過被掃地出門。
最近幾個月,尤其是進入二季度以來,面對消費者不買賬的事實,越來越多的輪胎店甚至企業不得不頂著漲價的壓力,通過名目繁多的促銷來維持經營。
甚至促銷之外,不少門店還會通過優惠,甚至免費的附加服務來增加用戶粘性。越來越多的門店在買輪胎之余,還送氣門嘴、防凍液、輪胎險、洗車券,琳瑯滿目,不勝枚舉。明漲暗降,以促代降的風潮中,貴州輪胎甚至和貴州老鄉茅臺完成了奇妙的互動,最近幾月,在貴輪的路演中,“用貴輪,品茅臺”成了一道奇異但吸睛的風景線。
一句換概括,對不少輪胎門店店主來說,曾經躺著掙錢的時代已經越來越遠了。如今的輪胎生意,或者餓著肚子找出路,或者卷鋪蓋走人,反正自有后來人代替你和別人卷。
“新”人入場,狼多肉少的輪胎市場
盡管面對慘淡的市場表現,輪胎人大多叫苦不迭,但對不少“新人”來說,這里仍是一片亟待開采的處女地?;蛘哒f,除了內卷和洗牌的內憂,輪胎零售還有被“圈外人”蠶食的外患。
當然,這里說的“新”人并非對后市場一竅不通的小白,恰恰相反,那些著急和零售門店分肉吃的大多是同在后市場,但之前并不主要從事輪胎零售業務的圈內人。
在輪胎商業稍早前的一次交流中,就有從事車輛配件業務的從業者坦言,自己想要試水輪胎業務。在他看來,自己有現成的配送體系,在行業內,尤其在下游有充足的人脈,從車輛配件到輪胎,橫向拓展業務的試錯成本低、成功率高。而對不少主打汽修的門店來說,即便并不以輪胎為主營業務,但摟草打兔子,賣輪胎也不是難以接受的事情。
而相較于零售門店簡單的拓展業務,財大氣粗的連鎖店、甚至輪胎企業更是將市場攪得一團渾水。
作為當年連鎖大戰的勝者,“貓狗虎”三家是業界焦點,更是不少門店老板恨不得“生啖其肉”的存在。當然,在分食個體門店市場方面,這三家也是種不遺余力。就在前不久,途虎高調宣布江蘇省內途虎工廠店數量突破500家,其中僅蘇州一市就有超過150家門店。對個體店而言,攜重金進場的連鎖店,意味著什么樣的腥風血雨不言而喻。
這三家背后,在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角落,一些從汽服領域起家的連鎖店也開始嘗試布局輪胎零售業務。以入局后市場近20年的某連鎖汽修品牌為例。這家從噴漆、玻璃修復起家,以微維修為切入點,主營鈑金油漆、底盤件和快修的的連鎖汽修品牌,從2019年開始就嘗試涉足輪胎業務。
用該公司創始人的話說:市場信息越來越透明,經營的成本就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大。這就導致單一業務的門店很難活下去。所以在他看來,即便不賺錢,只為引流,輪胎業務也要進行下去。
連鎖之外,企業與電商的合作線下零售的影響更是有目共睹,在低價攻勢的轟炸下,不少門店更是直接舉手投降,“淪為”電商和企業的“幫兇”與裝卸工。此外,根據輪胎商業的了解,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一些輪胎品牌也開始嘗試另辟蹊徑。最近,就有輪胎企業和車輛易損件經銷商合作,試圖利用易損件經銷商的既有渠道來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
剛剛過去的四個月,輪胎零售市場風雨突變,大起大落。就算仍舊不能斷定2023輪胎零售是好是壞,但顯而易見的是,接下來的大半年,零售市場注定不會平靜。依舊有人繼續被市場淘汰出局,依舊有同行為了可能會越做越小的“蛋糕”捉對廝殺,依舊會不斷有內外行涌入。
但即便內憂外患,即便群狼環伺,但輪胎依舊不得不賣,畢竟這是無數人賴以為生的手段,更因為市場就在那里。
(原創,責任編輯:Nev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