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芬蘭輪胎巨頭諾記來說,比俄烏戰爭更糟糕的,是這家擁有悠久歷史和傲人盈利能力企業要被迫改變自己的產業布局。而比被迫改變產能布局更痛苦的,是在市場環境波譎云詭的今天,賠錢之余,諾記輪胎甚至連穩固自己的市場地位都出現了一定困難。
是的,2023年,諾記輪胎很缺產能!
戰爭牽連,諾記輪胎銷量“被”下降
如果說,綿延超過一年俄烏緊張局勢是對全球不少輪胎企業都是一記重擊,而這對諾記尤甚。畢竟常年飄雪的俄羅斯不只是諾記,這家以冬季輪胎見長的企業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之一,更是諾記輪胎最主要的輪胎產地之一。
在諾記輪胎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面對面對近兩千萬歐元的虧損,諾記輪胎高管表態,“新產能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近日,諾記輪胎首席財務官(CFO)Teemu Kangas-K?rki針對這個問題又做了解釋,強調盡管諾記在“芬蘭和美國工廠增加了產能,并且簽訂了制造合作協議”,但受制于捉襟見肘的產能,“諾記輪胎2023年的銷量仍將下降”。
也是在今年3月,圍繞諾記輪胎俄羅斯工廠,俄羅斯能源企業與諾記輪胎的3億美元(約合20億元人民幣)收購案畫上終章。至此,炮火聲中,諾記輪胎從俄羅斯離場。
對諾記而言,停止在俄羅斯生產輪胎,不只意味著該公司每年將會約200-300萬條的產能缺口,更意味著諾記不得不直面的更高的輪胎生產成本。諾記輪胎的高管們承認,離開俄羅斯意味著他們不得不放棄每條輪胎10歐元(約合76元人民幣)的成本優勢。
毫無疑問,失去俄羅斯工廠,是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產能不足和虧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多管齊下,但效果未知
面對一季度歐洲替換輪胎市場驟降12%的窘境,諾記輪胎供不應求多少有幾份黑色幽默。但無論如何,問題還得解決。
對此,諾記輪胎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增加美國、芬蘭工廠的產能,新建包括羅馬尼亞工廠在內的新工廠,或者和第三方輪胎企業簽訂制造合作協議。
但兩種方案的問題也都顯而易見:新建工廠是典型的遠水解不了近渴。以諾記羅馬尼亞工廠為例,盡管這家工廠僅一期就計劃擁有超過600萬條輪胎產能,并且已經訂購了相關設備,但這家工廠要到這個月才能破土動工,至于首批輪胎下線,更要等到2024年下半年。而據預測,從投產到完成產爬坡,這家工廠可能需要長至三年的時間。
而急就章的制造合作協議中,目前已知只有國內輪胎企業森麒麟和諾記輪胎達成了相關協議。不過根據外媒消息,可能還有另一個制造合作協議尚未披露。而更多的合作協議可能需要等到諾記輪胎確定自己的在美國、芬蘭、羅馬尼亞的產能后,才能敲定。
此外,諾記輪胎的首席執行官(CEO)Jukka Moisio還透露,諾記輪胎不排除收購代工廠的可能,不過潛在的收購可能會預設立場。
總而言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對諾記輪胎這樣一家有傲人歷史和優秀口碑的輪胎企業,擴產會是現在,并將是未來幾年,這家輪胎企業的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責任編輯:Never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