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林
朔州市仙楓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
山西省福建商會常務副會長
朱金林:小個子扛起“亞洲第一胎”
在山西省福建商會的會員企業名單里,有幾個“第一”和“之最”分外奪人眼球。由莆田人朱金林開創的“亞洲第一胎”無疑首當其沖,代表著福建企業家在山西創業發展的第一高度。
別看朱金林個頭瘦小,一副身子骨卻似鐵打地精壯。高中輟學后背井離鄉,獨自漂泊,長年累月的工地體力活塑造了他堅強的軀體和靈魂。起初,他只是一名施工工地的勤雜工,秉承著莆田人克勤克儉的習性,通常一毛錢一碗的餛飩就是一頓飯,有時候一個饅頭就是一天的干糧。然而幾年的輾轉流離并未給朱林金帶來希望,每日望著工地來來往往的車輛,他陷入了沉思。
“如果去補輪胎,會不會比現在強?”有一天,朱金林的腦海中閃過這個想法。于是,修補工程車輪胎成了他的新手藝。
恰逢到了1982年,長江葛洲壩工程開始建設。此時,已從補胎、翻胎過程中探索出“輪胎一條龍承包”經營模式的朱金林嗅到機遇,跟進葛洲壩工程,上門推介自己的承包服務。
他所謂的“一條龍”,是指在國家大型工程項目建設中以最低的運輸成本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對大、中型載重汽車輪胎修補、翻新、維護保養實行一條龍管理。朱金林所提供的有效管理,因為能夠大幅提高輪胎使用率,因此使葛洲壩工程在整體輪胎使用消耗方面,每年節約開支近20億元。項目的成功運作,使他在輪胎界內的名聲,一舉打響。
隨著生意的開展,朱金林進一步構思自主生產輪胎的可能性。通過對自身力量的分析、國內輪胎生產技術的調查,他的輪胎廠從簡陋的廠房設備和幾十名泥腿工開始,孕育出今天“亞洲第一胎”雛形。
隨后,他相繼創辦了大、中型礦山、水電載重汽車輪胎翻新廠和輪胎公司,并先后在宜昌長江三峽工程、遼寧本溪本鋼南芬鐵礦、鞍山弓長嶺礦山、內蒙古白云礦山、山西平朔煤礦、貴州甕福磷礦、江西德興銅礦、廣西龍灘電站、湖北水布埡等地創辦輪胎公司,從事大中型汽車載重輪胎修補、翻新、加工和經營。
從簡陋的廠房設備,到引進德國大型模具和先進的生產線,從幾十名泥腿工到目前擁有二千多名的產業工人和五十多名大中專畢業科技人才,從粗放經營到規范化企業管理,從幾十個人的小作坊到創辦集團公司,朱金林創辦的企業規模日益擴大,創造的產值不斷累積。
企業發展至今,已成為國內輪胎翻新、修補行業的龍頭企業,年產值達到9億元以上;公司總部于莆田創辦了大型全鋼輪胎廠,擁有上億元資產及分布在全國各地十處分公司,年繳利稅1億元以上;2003年度獲“國家大型輪胎翻新技術專利”,2005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國家巨型輪胎科技獎”。
2006年6月,當朱金林獲知三明南方工程輪胎廠瀕臨倒閉,數百名職工面臨下崗待業的消息后,通過全面考察核算,毅然決定投資數百萬元資金兼并接收這家輪胎廠,在救活一個廠的同時,也為幾百名面臨下崗的職工提供了新的工作崗位。面對明知虧本的投資,朱金林笑應他人的不解:“扛得起‘亞洲第一胎’,也得扛得起沉甸甸的社會責任。”